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典故 >> 景点知识 >> 秦始皇死葬河北,骊山墓只埋衣冠?
秦始皇死葬河北,骊山墓只埋衣冠?
来源:陈景元 (2006-11-10)

  河北井陉秦皇古道的车辙宽度140厘米不允许轮距203厘米的辒辌车从此通过。

  尽管中央一直不同意但是仍然还有不少人竭力主张发掘秦始皇的骊山墓。“上面”的精神是很多保护技术並没有完全过关盲目地发掘不可能达到妥善保护文物的目的;而“下面”的观点是只有挖出文物才能最有效地保护地下的古代珍宝。这“挖与不挖”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以前召开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要求发掘骊山墓的“提案”也很多可惜没有被积极地采纳。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出来赞同立即发掘无非是想再造点声势期待“上面”能够“松口”否则去费那么多“口舌”干什么?大家发表意见当然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一种舆论压力不要以为一旦拥有舆论多数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况且当前又不是搞“全民公决”即使争取到舆论的“支持”也是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的。

  应该说人们对于骊山墓的了解和认识还是相当模糊、相当不准确。很多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更不用说是一般的人们都是以有限的史料记载作为自己判断的依据。由于《史记》上有“始皇初即位就开始修陵墓”的记载人们就从不怀疑秦始皇耗用三十七年时间为自己修建陵墓的真实性。但是真实的历史却完全不是这样的因为秦始皇即位之时首先要修的是才去世的父亲---秦庄襄王陵还要修去世不到三年的祖父---秦孝文王陵和比祖父早死三天的尊祖父---秦昭王陵。这才是秦始皇当务之急的陵墓工程。世上哪里会有一个人置先祖的陵墓不顾而去大规模为自己预修陵墓的。从《史记·正义》上记载的“茅焦说太后”的这一个故事当中人们可以知道秦始皇也是一个非常尊敬自己先祖的孝子贤孙啊!

  有人会反驳说骊山墓封土的汞“异常”不就证明了《史记》“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是非常可靠的吗?当然如果他们首先能够做到:排除陕西缝纫机厂含汞废水废气的影响;排除当地农业生产之中使用过含汞的农药;排除骊山开山中使用过含汞的起爆剂;並且能提供当地存在由汞污染引起的病史资料的话这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另外封土顶端有一个点的汞含量1440ppb若以它为基准点向下直达墓底每隔10米取出土样分别测出含汞数值如果在这个垂直方向上各个点的汞含量从墓底到封土的基准点“从下到上”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这就说明汞异常的主要根源确实存在于地宫深处。二十年前学术讨论会上已经有人正式提出了以上质疑但是西安方面一直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回答。

  曾经有一位学者提出在秦始皇的地宫深处存在着13000多吨水银而且它还在不断流动着。在他的眼里地宫中有一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永动机”。存在这种“永动机”的说法是否符合科学法则人们可以评论。而对这13000多吨水银的来源人们还是有很多的疑问因为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用现代化设备生产的汞每年也只有900多吨。秦始皇时期以出产水银著称的“巴寡妇”所在的四川涪陵汞矿直到明清两代进贡朝廷的汞每年也只有300多斤。要在骊山墓中灌进13000吨水银按明清数量估算得让四川的这个“寡妇”生产九万年才满足这个产量。要知道如果几十米深的地宫有13000多吨水银可视它为特大汞矿那么在封土堆表面形成“污染圈”的汞含量就可能要达到15000~20000ppb的超常、超高值。

  真实的大山、大海是搬不进陵墓中去的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描述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其实都是一些小小的比例模型而已。《述异记》中的“鲁班以石为禹九洲图”《后汉书"马援传》中的“聚米为山指画地形”《广博物志》中的“始皇元年骞霄国献刻玉善画工名裔以指画地画以四渎、五嶽、列国之图”等说的都是制作“四渎、五嶽”的立体模型。既然是微缩的模型江河就不是真的江河大海就不是真的大海但聪明的工匠在有限的空间内要使江河形象逼真在相应部位上涂一层银粉、或者涂一层水银都是可能的。这种模型制作技巧这种用涂银粉、涂水银去表示“水面”的方法凡是当年在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模型厂里待过的师生们那是人人都会掌握的。

  秦始皇死葬河北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起进行第五次大巡遊他出武关、去云梦到零陵、下同安、临浙江、过润州、上琅邪、至德州的平原津得病当年七月在邢台的沙丘宫去世。这十个月的时间行程约一万五千公里平均每天行进五十公里。按常理他的灵柩应当向南取道洛阳经崤函古道直接返回咸阳。可是这条四百八十里长的道路非常的狭窄“车不方轨马不並列”地上车辙宽度只有106厘米根本不能通行四马驾叹的、车轮轮距为203厘米的“辒輬车”。《史记》里说:秦始皇的灵柩车是从邢台向北经井陉、进太原、入雁门、过云中抵包头然后沿着“直道”回到咸阳。这一路的行程大约二千五百多公里以每天五十公里的速度去计算也需要超过五十天时间。

  秦始皇去世后是“秘不发丧”的只有李斯、赵高五、六个近臣知道内情对外绝对封锁消息。秦始皇虽然己死但原有的行程不变前进的速度不变百官的奏事不变死的痕迹一点都没有显露出来一句话:当时並没有进行公开的“治丧”。人们要知道七、八月的河北、山西、内蒙、陕西是酷热难熬的地区把秦始皇“闷”在辒輬车之中“闷”他一、两个月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惨状呢?《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人死之后夏季不“过三”冬季不“过七”不然就会迅速变臭、腐烂开始以“鲍鱼臭”还能遮盖一阵等到车队千里迢迢绕道返回秦都除了尸虫和一堆白骨之外还能留下什么?所以真正能够入葬到骊山墓中去的只能是他的一堆衣冠了。

  有一些考古学家说二号铜车马中“安车”的原型可以改做灵车使用。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二号车的车舆可分为前、后两室前室为御手使用只有后室才能安放棺木。而后室的尺寸宽78厘米、长88厘米放大一倍之后的尺寸是宽156厘米、长176厘米。有人说秦始皇的身高在190厘米以上又根据战国时期棺椁的等级标准秦始皇的外棺尺寸长320厘米、宽210厘米、高219厘米;内棺尺寸长250厘米、宽127厘米、高132厘米。大家看到了吗?秦始皇的安车出巡时坐一坐问题不是很大但去世之后要作为灵车使用就不可能了因为不管怎么“摆”车上是放不进那特大棺木的。在死讯“秘而不宣”的诡诈时刻公开去改装“安车”或者从外地调运特制棺木、抬运棺木的可能性根本是不存在的。

  即使真的将秦始皇的棺木塞进这种“安车”之上又能出得了河北的省界吗?《史记》说井陉是秦始皇唯一的归途通道。那么井陉古道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井陉关隘是从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来的至今留下来的深深车辙让人感到历史车轮的“威力”所在。这里的车辙宽度只有140厘米只能通行秦统一六国並实行“车同轨”之后的车辆。轮距为203厘米的“安车”、或者“辒辌车”是根本不能从此通过的因为两边隆起的岩石完全吞噬了车轮向外滑动的任何空间不沿着特定车辙行进的车那是“寸步难移”的这就是车辙的不可抗拒性。井陉和其它直通山西的七大关隘一样都是“车不方轨、马不並辔”四马並驾的“辒辌车”除非它能够“蹦”过去“飞”过去否则谁都别想“跳”得出河北的大圈圈。

  有人说既然车不能通、马不能行那么大家将棺木装上“辒辌车”之后再整体抬过各个关口、狭路不就完事了吗?说到抬棺行进就牵涉到棺木的重量看人们有没有办法抬得动它。汉代人王符在其《潜夫论"浮侈篇》上告诉世人:“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楩柟……工匠雕治积累日月计一棺之成功将千万夫既具终用重且万斤非大众不能举非大车不能輓东至乐浪西至燉煌万里之中相竞用之。”慈禧太后入葬清东陵一百二十公里的平坦路一百人抬棺整整走了五天。让一百人抬着秦始皇万斤重的棺木经过井陉关、雁门关等千里的绝险地带不用说是路太窄众人无立足之处关键的还在于这一种“大动干戈”的举动是要完全暴露出“治丧”行径的因而也是绝对不可取的。

  人抬不动车拉不走天气又热在这种情况之下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就近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尽快将秦始皇的尸体进行秘密地埋葬然后再按原定的计划继续慢慢地行进赶在返回咸阳的前夕正式地发布死讯然后调集全国人力紧急修建骊山墓。沛县的刘邦、六安的英布都是这时带领民工奔赴骊山的。在这里人们开挖竖穴造“黄腸题凑”备足衣冠、装进主棺放好陪葬品搬来宫殿模型周边塑成沙盘。最后盖上棚木进行复土筑起高大的坟丘。可是有谁知道地宫里躺着的是一个假“秦始皇”是个衣冠楚楚的“象人”!至于地面上的工程如朝宫、寝殿、以及内城、外城等可以慢慢地进行。可惜的是在地面工程大部分没有完工时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军已经到达了戏水河畔。

  秦始皇真正的入葬地肯定在河北省井陉附近的某个地方。从很多的迹象来看有那么一座山秦始皇生前去过两次此山的外形酷似骊山当年山上还一直驻有秦军这里的风水绝佳背山面水环境僻静建筑所需材料能就地取得所以完全具备紧急、隐蔽、快速施工的各种条件。所谓的“快速施工”指的就是热浪滚滚条件下的“快速下葬”由于要造成秦始皇未死的假象以给他人名义“治丧”的可能是存在的。这里不会按照帝王的规格、帝王的葬式而去“大兴土木”的也不会堆起高大坟丘。这个陵墓可能有的工程量是:在大山凹穴处开挖不长的水平隧洞运进赶制的棺木封死入口之后山上驻军奉命扔下大量土石使墓室融进山体之中。当然一些直接知情的工匠就难免都被统统生埋在这个隧洞里。

  这一个並不正规、並不符合帝王礼制的陵墓不可能耗用多长的建造时间。因为长时间的、大规模的、高等级的陵墓工程肯定是要泄露“天机”的。经过周密谋划或许留下个别大臣授权督办而真正的巡游队伍早就在那一位“秦始皇帝”的率领下继续朝着北方的边陲地区“视察”去了!据河北来到南京的两位先生介绍有人在当地发现一些属于秦代内廷使用的器物。如果后者能够得到进一步地确认。那么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那一座山的山洞里面极有可能像西汉刘胜墓那样埋葬着一个两千多年来不为世人知晓的秦始皇帝。其实这一种葬法是解决当时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它既做到了秘密“治丧”又保全了秦始皇尸首不致腐败更使秦始皇的葬地不致受到后人“骚扰”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那么多的人不断地要求发掘骊山底下的那座秦始皇陵以为在那个封土底下肯定会有一个无比神秘、无比庞大、无比宏伟的地下宫殿。然而这都是一种出自文人的“虚幻构想”在一本叫做《长安史迹考》的书上就明确指出:以往史书对于封土下这座“地宫”的描写或失之夸张或逞以想象此种发泄于纸面者乃是文人的癖习。顾頡刚先生也说过:上古的史料最麻烦的是夹杂的传说成份太多现在的很多古书是汉代人编写这些东西分明是被人捏造的假历史。惠焕章、张劲辉在《陕西历史百谜》中也说:《史记》因成书较早留传至今早已经不是当年司马迁手书的原本。《汉书"杨终传》云‘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万言’。因此很多人以《史记》去推断“未知”的历史很难说是可靠的!

  实际上有关骊山墓的研究主体必须是建筑学家和建筑技术史学家才对因为任何陵墓工程的属性原本就应该归类于建筑科学范畴。骊山墓“地宫”的建造到底有什么样的建筑内函包括它的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等问题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让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遥感学家去搞清楚这是不可能的。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没有来得及完全“摸”清之前一定要盲目地去挖掘不出大问题才怪呢?如果骊山墓被打开之后真的是一具空棺和一个“假人”岂不要让天下的人痛感这个玩笑开得实在太大!历史竟然被人戏弄了两千多年。但平心而论真正弄虚作假的是李斯和赵高。“过去”的不要争、不要怪了吧!现在重要的是:看今后怎么办?怎么面对河北的那座“秦始皇陵”!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相关典故知识::
·秦始皇死葬河北,骊山墓只埋衣冠?
·学术界轩然大波:秦俑跟始皇无关?
·亢龙有悔,潜龙勿用(秦始皇陵墓)_
·秦始皇陵地宫之迷
·秦始皇陵地宫之迷
·神秘的先秦车战兵器——殳
·九农民争夺秦俑“发现权”
·谁首先发现了秦兵马俑?
·前景如画 秦王陵
·秦始皇陵该发掘吗
·秦始皇陵揭秘之考古历程
·秦始皇陵是一座冥世京都吗
·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大
·秦始皇陵墓为什么坐西向东
·项羽掘过秦始皇陵吗
·“五岭”的由来
·秦始皇死因之谜
·秦始皇身形猥琐,还是高大威猛
·秦朝的军事
·揭开秦始皇陵地宫四大谜底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