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4了年继位按宫廷惯例立即着手为自己建造陵墓。这项旷古未有的陵墓工程一直延续到他死后公元前209年爆发全国性大规模农民起义才不得不草草结束前后历时38个年头。
秦始皇陵耗用的人力是“世界之最”。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先后不过动用20万人而秦始皇陵园与阿房宫两项工程共征用70余万人。即使以二分之一计筑陵人力也达35万人以上。至于耗用的财力物力历史虽未留下直接统计数据但用“空前绝后”来形容是毫不夸张的。继秦王朝之后的西汉王朝鉴于秦始皇建造陵墓毫无节制耗尽国力导致王朝覆灭的教训规定国家财赋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这项开支。秦始皇陵的建造费用显然大大超过这一比例。西汉时一般征收税为三十分之一而秦始皇的横征暴敛超出20倍即赋税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建陵耗用财力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据估算仅它的附属建筑兵马俑坑所使用的木材一项至少在8000立方米以上且均为粗大的松柏木。建造秦始皇陵搞得关中地区“近山无大木皆致以远方”“蜀荆地材皆致关中”。在古代运输条件下千里迢迢从四川、湖北翻越秦岭运到这里单这一项所耗民力就够骇人听闻的了。
秦始皇为什么要如此大兴土木?只要看看陵园布局结构就明白了他的意图。他要建筑的是一座在冥世继续统治的京都。这里的一切无不具有象征意义:地宫比拟咸阳宫;内外城比拟京都的宫城与外城;铜车马坑比拟皇家出巡“卤薄”;珍禽异兽坑和跽坐俑坑(在内外城垣之间)比拟宫廷苑囿;寝殿比拟生前的寝宫;兵马俑比拟保卫京都的宿卫军。总之秦都咸阳的精华皇帝生前的一切享用在这里理所当然应有尽有。
所以秦始皇陵并不仅仅只是纪念性建筑而是供皇帝灵魂统治另一世界的庞大都城所以它的总体规模更大。
按照中国古代原始宗教观念天为“阳”地为“阴”死后的灵魂并非翱翔在飘渺遥远的天际而是生活在地下的另一空间并依然需要生前种种享受所以它的主体建筑不在地表。
尤其重要的是“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秦始皇更把这一观念推向了极端。在秦始皇以前国家统治者称“王”。“王天下所归往也。”它的最初字义是阳光象征国家统治者好似红太阳普照大地沐浴百姓。这似乎已经达到褒称的尽头。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觉得“王”还不足以显示其尊严高贵。他下令“议帝号”。大臣们绞尽脑汁后奏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称泰皇。秦始皇仍不满意。他只取了一个“皇”字发明“皇帝”这一称呼意思是“功兼三皇德包五帝”。“皇”和“帝”本来都指至高无上的天神把它们合二为一构成新的专用名词也就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与至高无上的天神之间画了等号皇帝成为天神在人间的化身。集神权与君权于一身的皇帝享有不受任何约束的无上的权力。国家只不过是皇帝的私有财产。所以秦始皇为建造陵墓耗尽国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中国历史上壮观而又沉重的一页一个吞噬了几十万刑徒生命和巨大的社会财富、最后终于吞噬秦王朝自身的巨大“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