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中(1896—1982)秦腔演员,工须生。字秀山,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临潼雨金镇粉刘村。自幼务农,十四岁曾在临潼雨金镇杂货铺当学徒。从小受其父亲刘立杰(艺名木匠红)的艺术熏陶,酷爱戏曲。
民国六年(1917)冬,十六岁时考入陕西易俗社学艺,为该社第二期学生。当时他年岁大,筋骨硬,嗓子差,论条件并不算上乘,连他父亲也认为他不是块好料子,故不被人重视,开始多是演院公、衙役等配角。毓中并不因此灰心丧气,下死心刻苦磨炼,以勤补拙。他常以“人以十回,己以百回”告诫自己。老师说他身架不好看,夜静更深。他在月亮下练,审查自己的身架;台步缺功力,他出外演出,跟着牛车练台步,跑圆场;眼睛无神,呆板,晚上点着香头练,中午对着太阳练。靶子功、耍枪花、舞大刀,身上常打得青一块、红一块,也从不停歇。他学《上煤山》,为了练甩发、摆胡子、舞剑穗和跪步,整整一个冬天,天不亮就在院子里跪步甩发走圆场,膝盖被磨得几次脱皮。他虽勤奋好学,仍未引起老师的重视,排演不上重要角色。他仍不气馁,又采用偷经学艺的办法自学。他的父亲到易俗社任教,给同学傅醒民排《卖画劈门》,他在一旁偷学,傅未学会,他却学会了,连他父亲都未料到,还叫他给傅说戏。名须生李云亭在易俗社主要教须生,他偷偷学会了李的拿手戏《拆书》、《逃国》、《杀驿》、《宁武关》、《探监》等。一次社里挂牌演出《宁武关》,左醒民因故误场,刘立即化妆上场,虽末扮演过,但早已偷学到手,心中有数,上场后,不慌不乱,熟练自如。教练长陈雨农当时在台下大为惊奇,亲自喝采,并送了他一个“胆大红”的绰号。李云亭更是赞许,遗憾自己以前没有发现这个人才,立即把他列为重点,主角戏接踵而来。饰《周仁回府》中的周仁、《霍光回府》中的霍光、《韩宝英》中的石达开,《双诗帕》中的李白等,独步一时,令人刮目相看,从“竹根”一跃而为台柱。
刘毓中唱腔宽宏深厚,酣畅淋漓,有满宫满调之美,常用大段哭音乱弹,震慑观众。他做派大方,摆须、摇头、颤身、甩袖无不称善。他的戏路较宽,文武须生兼备,尤擅衰派老生,被誉为秦腔须生“泰斗”。他能戏甚多,久为称道的有二十余出,他所扮演的《卖画劈门》的白茂林,《走雪》的老曹福,《大报仇》的刘备,《三滴血》的周仁瑞,《周文送女》的周文,均堪称绝唱。京剧名家马连良说他是“衰派老生中一绝。”他的正生戏、小生戏、红生戏也各有独到之处。在《殷桃娘》中扮演楚霸王项羽,运用红生行当的特点,吸收花脸的唱念及工架,新颖别致,誉满西安,曾有“活霸王”之称。民国十年赴汉口演出,曾得到欧阳予倩的赞许,民国十七年,离开易俗社,到三原其父所办的秦钟社担任社长兼主演,主班多年。民国二十一年,秦钟社解体,他召集部分演员,另建新声社,民国二十二年后,赴陇县、平凉、兰州、天水、宁夏等地演出多年。民国三十五年,重返西安,临时在三意、尚友等社搭班演出,并在晓钟、上林等学校任教。1950年又回到母社一易俗社,担任主演。 刘毓中德艺双馨,勤以从艺,严以治班,故从者如流。他从不保守,常把拿手技艺传授学生。
他培养的弟子甚众,号称“秦腔皇帝”的李琼钟,名震秦陇的刘裕秦,久为观众赞誉的崔晓钟等,均是他的高足。在刘毓中七十寿辰时(1981年),西安市人民政府还为其举行了,“庆祝刘毓中舞台生活七十年纪念会”,陕西省、西安市党政领导及文艺界三百余人参加庆祝,许多著名演员还特别赶来助兴,易俗社为其举行了纪念演出,八十五岁高龄的刘毓中,还登台演出了《祭灵》、《路遇》等拿手好戏。 刘毓中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顾问,西安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八十六岁病逝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