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西大街以北是回民聚居地。在那里有两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很著名。一座是化觉巷 的清真寺一般称作“东大寺”一座是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一般叫做“西大寺”。这两座 清真寺一直是西安地区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
据唐代王钅共所撰《创建清真寺碑记》记载:“及隋开皇中其教(伊斯兰教)遂入于中华流 衍散漫于天下。”由此可知伊斯兰教是在隋文帝时传入中国的。而清真寺的兴建大抵在伊 斯兰教传入后150年左右只是因种种原因屡建屡毁。唐时所建清真寺已无踪迹西安 城 内保存较完整的清真寺就是今东、西两大寺它们建造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极有 可能是明清时修建的。
位于今大学习巷的西大寺据说始建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由唐朝开国元勋尉迟 敬德监造。但考察其建筑已全无唐代风貌实难成说。倒是有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 刘序用汉文和阿拉伯文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和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所立的《敕赐 清净寺碑记》西大寺的修建历史由此可见一端。观其建筑寺内一切完全按照伊斯兰教制 度布置设有礼拜殿、宣谕台、邦克楼、阿訇斋、省心阁、左右碑亭等;神龛朝向麦加殿 内点灯禁用动物纹图装饰。殿上琉璃碧瓦殿内铺有地板彩画浮雕间有花纹雕于石阶 充分展示出明代建筑风格。
如果说西大寺与唐确有瓜葛的话那也不假。西大寺所在的大学习巷原来只是唐长安城的一 个小坊其时西域回纥族曾帮助汾阳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年间郭子仪从 甘肃泾川回京时有回纥领袖及将士等200余人随从就住在今城隍庙附近的小坊内。他们 在长安逗留期间学习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汉族的文化习俗因此后来就把西大寺所在 的这个地方称作“大学习巷”。由于回纥人在长安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供他们做礼拜的 清真寺便应运而生了。
东大寺位于西安市钟鼓楼广场西北侧的化觉巷内因其在大学习巷清真寺之东故称东大寺 。根据寺内《创建清真寺碑记》中“遂命工部督工官蜀天爵董理匠役创建其寺”的记载东 大寺似应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如同西大寺一样亦无任何唐代建筑遗存。从 寺内建筑物来看它的历史应不早于元代。
化觉巷清真寺即东大寺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是目前西安最大的 一座伊斯兰教寺院。从整体上看寺院宽敞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别致而且历史文 物极为丰富。进入寺内你能看到我国宋代书法家米芾写的“道法参天地”和明代书法家董 其昌写的“敕赐礼拜寺”手书碑刻。院落中心矗立着一座三层八角攒顶的省 心楼造型美观秀丽典雅也会让你油然“省心”。附近两厢的讲经堂珍藏有清代手抄本 《古兰经》和描绘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地的《麦加图》会令你肃然起敬。至于敕 修殿、月碑、凤凰亭等更会使你留连忘返。特别是礼拜堂里的彩画精致典雅用色构图各 有千秋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教寺院彩画艺术的独特风格。而唐王钅共所撰的《创建清真寺碑记》也竖立在寺院内一厢房里。
前面曾提到在西大寺有一块明刘序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碑石正面汉文背面为阿拉 伯文“碑记”中详细叙述了明初三保太监郑和求“贤”于西安东大寺的事迹。碑在西大寺 却记述了东大寺的事值得一提。
据传说郑和奉明成祖之旨准备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再下西洋虽然使团人数达两万之众 但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郑和便专程来到久已闻名的长安城东大寺求 贤选才。经过认真考核挑选他选中了东大寺的掌教哈三遂任命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 。 哈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西洋途中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外 交使命。回京后郑和为哈三报功请赏哈三再三谢绝只要求圣上能恩泽东大寺拨款修 葺他就感激不尽了。郑和于是领旨重返长安城并亲自设计绘图选择良材召募能工巧 匠。新修建的东大寺面貌一新亭、台、楼、殿布置得宜蔚为壮观。据说寺内的“邦克楼 ”就是郑和特别主持修建的标志性建筑。虽是传说却为东大寺增色不少。
回族人民勤劳智慧人所共知。他们所到之处总是给那里的经济、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尤 其是他们的民族习俗、宗教文化、饮食特色很富有神韵和诗意但又很实实在在让人着实 感受到一种特有的魅力常常吸引着你。居住在回民区的人更是深有感触我因此常生羡慕 之情。我的一位朋友曾给我说过回民朋友不单会做生意而且做起来从不掺假如同他 们所信奉的宗教一样清清纯纯真真正正。由此我便忽然悟出怪不得清真食品名扬天下 除了风味独特恐怕就是尊奉清真教教旨的缘故吧。我是要经常去回民坊自个享受美味佳 肴的当然也常带亲戚朋友去作为特别宴请之地。每一次都要品尝好几种花样离开时 总也少不了要带些回去。在这种时候我似乎才真正体会到“贪得无厌”是什么样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