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 陕西民俗 >> 披红城墙戏苑揭秘
披红城墙戏苑揭秘
来源:西安晚报 (2005-4-22)

城墙戏苑。

在城墙下听戏,已成为西安中老年人的一种休闲方式。

  ■文/图记者李建宁实习生符文博

 特别提示 

  散居在古城墙下的秦腔茶水戏苑,不仅是城市人欣赏秦腔的乐园,也成为与古老城墙相映生辉的一道别致风景。随着戏苑的日渐红火,各戏苑中出现了披红的现象,一开始是出于自愿的赠予,随后演变成“点戏披红”,直到现在的“拉票披红”。披红鼎盛的时候有的演员一场披过600多条,约值6000余元。但同时,变味哄抬、为披红而强行陪聊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影响了这道风景的美丽。

  老人的休闲乐园

  “我在城墙下看戏有十多年了。几年前,在西面的城墙下像这样的茶水戏苑就有近十家。其中文昌门一处就有三家。每到夏天的傍晚,大家买上饮料、啤酒、瓜子围在一起,悠闲地听着高亢有力的秦腔,让我这老西安感觉舒服得很。现在退休了闲着没事,出来锻炼身体,顺便听听秦腔。时间久了,哪天不来听听就心堵。听了,过够了戏瘾,就快活地哼着回家睡觉!”今年77岁的刘老汉说。

  刘老汉住在长乐西路,因为喜欢秦腔戏,就和城墙根下的戏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常过来看戏,也结识了许多秦腔戏友,彼此成了常联系聊天的朋友。听戏、聊天,这晚年生活就不觉得寂寞了。可以说是这秦腔戏苑把我们这些老人聚集到了一起。”

  4月12日下午,阳光灿烂。记者穿行在城墙下的戏苑里,看到来听戏的戏迷们,大多数是和刘老汉年纪差不多的老人。城墙根下的这类戏苑,已成为西安老人特别是秦腔爱好者的休闲乐园。

  盛行于戏苑中的披红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城市秦腔剧院观众日益减少的同时,古城墙下渐渐出现了一些戏苑。这些始于自发的戏苑,起初纯粹属于参与者的业余爱好,不少人是以前戏院里的秦腔票友。他们聚在一起,即兴表演,也不收取任何报酬。观众看到高潮时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正是“你唱罢来我登场,未着粉墨吼几嗓。”

  随后,城墙根下又出现了一些自乐班,戏迷们自己集资买来乐器,这便凑成了“戏”。渐渐地来城墙下看戏的人多了起来,天气好时,城墙下聚集的老人有近千人之多。

  此时,精明的生意人看出了其中的商机,于是便有人向观众和戏迷们提供便宜的茶水、小吃等,茶水戏苑就这样出现了。当吸引的人越来越多时,投资办戏苑者开始收取少量费用以维持生计。

  随着戏苑的日渐红火,各戏苑中便出现了披红的现象。所谓“披红”,也就是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当场给演员一定数额的奖金,并在台上广而告之,刺激其他人效仿。这有些类似于旅游中给导游小费。

  每条“红”标准10元

  随着披红的兴起,观众中有钱的“老板戏迷”也多了。

  退休老人、还有一些喜欢秦腔的人追捧自己喜欢的演员,互相抬高披红的金额,是最终促使披红成为惯例的原因。但使披红变味的,则是一些相对年轻而有钱的老板戏迷们。他们的参与,使开始出于自愿的赠予变成点戏披红,直到现在的“拉票披红”。

  在离文昌门城门东面百米左右城墙下的一片松树林里,搭建着一个简陋的戏台,戏台中央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及一个麦克风。戏台的顶部,挂着几个舞台彩灯,两边分别布置着演奏用的乐器。戏台的左面放了张条形的桌子,还放着麦克风,这是客人为演员披红时报台用的。戏台下整齐地摆着近十张桌子和几十把椅子,桌子上放着台号。戏台四周错落有序地摆放着几十把竹席躺椅,这是为戏迷提供的。戏台的最前方挂着一个红色的海报,上面写有某某演员所演的戏目,戏迷可以清楚地看到戏曲的演出时间安排,如同过去剧院门外的戏牌子。

  这便是戏苑的全部家当。

  每天下午4点左右,人们便陆续赶来听戏。从四周被踩得厚厚的尘土看,看戏的人还真不少。

  “披红,使有些演员在剧团得不到的待遇,在这里享受到了。在剧团演不上名角,这里可以,在剧团拿不到的工资,这里可以翻倍。”家住北郊的王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据说,起初大家对披红并不认可,原因是有人认为风气不正,有损演出的初衷。后来却慢慢成了惯例,观众和演员彼此也都接受了。每条“红”标准为10元。而当实际披红时,往往是张老板10元、王老板20元、杨先生50元……价码会不停上涨。

  “你可别说,清明节晚上,来自蓝田剧团的一位青年演员,挂戏演出《女祭灵》,‘披红’高达217条,这意味着当晚她有2000多元的演出收入。”家住文艺路的孟姓老人提起他喜欢的这位演员时显得格外兴奋。

  披红中的变味哄抬

  不过,并不是每个演员都如此走红,披红也有冷场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演员不仅很难堪,老板更是着急。为了烘托气氛,有时老板和演员便在舞台上互相追捧、圆场,制造虚假的披红。

  正当记者与几位老人攀谈时,一位刚演出下台的女演员走到几位老人面前,笑眯眯地为这几位老观众倒着茶水。原来,为吸引观众,一般演员在演出空闲时,都会主动下台来热情招待为自己披红或者曾经为自己捧过场的客人,这不仅是为了吸引他们能够再次光临,同时也能招来更多的客人和戏迷。

  这位满脸笑容给客人倒水的演员叫房美亭,在城墙边已有近十年的演艺生涯。她原是郊县一个文艺单位的演员。前些年剧团不景气,她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在西安的城墙下开始了戏苑的谋生演出。据说,她在戏苑中人缘不错。

  刚来时,披红刚刚时兴,由于观众喜欢她的唱腔和演技,曾一度颇得戏迷喜爱。她回忆说,披红最多时一月挣过8000元。但后来城墙下的演员越来越多,加上如今电视上有了戏曲专场,另外舞厅、夜总会、酒吧、茶楼等娱乐场所增多了,年轻人又不太喜欢看老戏,生意也就淡了,现在每月最多时也就挣3000多元,“但这还是比原来在剧团唱戏挣得多。”

  记者观察了两个小时,看到演员得到披红少者2条,多者20多条。一位戏苑老板透露,以前披红鼎盛的时候,有的演员一场披过600多条。“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一些企业老板、退休老人以及一些喜爱秦腔的戏迷,为自己喜爱的演员披红,互相攀比,出手也非常大方。有时为了自己喜欢的演员赢得披红上的胜出,不惜万元追捧。“有一段日子我在戏苑披红达5万余元,妻子得知后,差点和我闹离婚。”文艺路的师姓老人这样对记者说。

  披红是演员的主要经济收入。如果戏苑没有人气,就意味着演员没有收入。因此他们就需要转场到观众多的地方。文昌门大约有近20位演员,经常在各戏苑进行流动性演出。

  第二天的下午,记者又来到西门的一家戏苑。这里的戏苑的披红演出情形和文昌门那些戏苑大同小异。演员除来自周至、眉县、户县、蓝田等剧团外,其中也有一些是西安一些著名剧团的退休演员,也有部分戏曲爱好者。

  陪聊换取服务费

  在这里演出的演员,一般情况下,在唱完戏的空余时间也有陪客人聊天来换取服务费的。采访了解到,有不少演员为了索取小费,有时存在强行陪客人聊天的嫌疑,为此难免被客人拒绝或辱骂。不过大多数客人由于面子关系,只好以点歌、点戏打发演员的陪聊。演员在陪聊后,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小费。记者当场看到有位40多岁的中年客人,在离开时塞给一位陪聊女演员10元钱的小费。

  在记者采访的几个钟头里,不时看到一些演员坐在观众旁边,和观众握手聊天。据一位观众讲,客人只要入坐看戏,大多要点茶、点酒或者点歌、点戏。“这和年轻人进歌厅差不多,而演员好像是陪聊员或推销员。”一位观众笑着对记者说。

  对城墙下的戏苑现象,作家陈忠实显得相对宽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秦腔等戏曲原本来源于民间,所以社会应当抱以宽容的态度,鼓励更多的戏曲爱好者参与城墙下的戏曲欣赏活动。当然对于其中低俗的文化现象及其他不文明的行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予以管理,将低级的东西剔除,保留一些有水平的戏苑,让其在规范中健康发展,“这不仅为西安古城墙增加了活的旅游文化景观,同时也满足了戏迷的听戏需求,活跃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促进秦腔在民间的生存和发展。”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相关民俗文化::
·天才的背影
·秦腔三滴血
·披红城墙戏苑揭秘
·秦腔的形成和发展
·秦腔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