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 陕西文化 >> 安康市民间音乐
安康市民间音乐
来源:陕西旅游资料网 (2004-11-9)

  水绕峰叠的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部。方志中说:“东接襄沔, 西连粱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 到目前为止在这里长期居住的人大致可为楚语、川语、秦语三种语言音调。 有着明显地南北文化交融、过渡的风格特点。因而, 在民间音乐形式上也形成了品类众多, 支系繁荣的繁荣景象。安康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 汉江两岸是唱山歌、情歌、小调的胜地; 各种劳动号子以汉江号子最为著名,她以乐句短、起伏大、节奏紧、 气氛跌宕豪放而激荡着汉水文化的发展进程, 是安康民间音乐中一份宝贵的财富。民间鼓唱乐,锣鼓乐为生活中的红、白喜事争光添彩。民间小戏陕南道情、弦子腔、 大筒子戏等等,以及曲艺形式的安康曲子(坐唱), 常年活跃在城乡,村舍,现众无不喜闻乐见,久演不衰。
  1、安康市民间舞蹈。 小场子流传于秦巴山区、汉江两岸的安康、旬阳、汉阴、石泉、紫阳、 宁陕等地,以安康市恒口、五里、大河等农村乡镇为普遍和活跃。过去每逢春节、灯节、 庙会或群众办喜事时,常由会首或办事的主家邀请几班小场子艺人进行表演,以增添喜悦欢乐的气氛。
  《小场子》的活动多在山区, 由一丑一旦在一米见方的桌面上表演,不可能有大的跳动, 动作幅度较小,以说唱和手中变幻莫测的草帽道具表演为主, 因而就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演出形式,诙谐风趣的说唱, 尤其是丑角手中的草帽圈,在艺人手中可随心所欲, 二十几种帽花可转身即变。丑角(称“阳坡”)要求动作收敛, 双腿屈膝下蹲(俗称“扎矮桩”),形态憨厚、表情幽默, 风趣活泼,甚至有些滑稽。 旦角(称“阴坡”)过去多为男扮女装,以唱为主,动作优美, 以双膝向下微闪的“小颤步”为基本动律, 手中舞动着花扇和手绢,边唱边舞。丑旦两者在节奏上、动律上、表演上, 形成了一高一矮,一丑一美,一刚一柔, 一屈一伸的鲜明对比。除了丑旦各自的基本动作外, 以双人舞组合为主、基本组合有“三缠腰”、“三见面”、 “三碰头”、“三戏水”等。
  根据传统习惯,丑角以逗为主,旦角以唱相配。 两人常用说、唱、演等手法,表演有情节的故事, 有人物形象的“花鼓子”。常演的节目有《西楼会》、 《卖翠花》、《送香茶》、《迎春》、《拜年》、 《看花园》等。表演时丑角诙谐、夸张、风趣, 动作幅度大,可转桌子三个角;旦角表演含蓄、羞涩, 只在桌子一角扭动。就其表演风格上有以下特点:1、 两人须在桌子上表演,即一男一女, 女角必须由男性扮演相互配合。2、唱地方民间小调;七岔、八岔、 花鼓子、大同子等, 即带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 3、属鼓乐型歌舞,无弦乐伴奏。4、载歌载舞, 有固定套路,唱一段,舞一段,如此循环,引人入胜。 同时也形成了独有的动作组合, 如“半边月”“黄龙缠腰”“矮椿”“三缠腰”“双蝴蝶”等是二人相互配合的典型动作。为了丰富表演, 旦角身穿戏曲衣裙, 一手持扇,一手拿手帕。丑角身穿短式衣服, 手拿一个直径不到二尺的草帽圈。这草帽圈变化多端, 奇异多彩,既是手中的一个道具, 又可成为标志人物身份的帽子。因此, 形成了《小场子》表演的一种独特风格。
  小场子表演时的“耍草帽”最好的要数安康市恒口镇的已故老人李致莲。他小时候是个放牛娃, 爱唱民歌和花鼓子,“八岔”、“大同子”常是曲不离口。
  一次,李致莲在演出时, 在桌上边唱边耍了几种草帽花样,一下子轰动了围观者, 大家一致要求他多耍几手。从此,他常常放牛时琢磨、 研究草帽圈的变化,相继创造了二十多种耍法, 其中有:“小开门”“倒银扭丝”“满州帽”“单刺叭”“双护耳”“菱角帽”“和尚帽”等。 李致莲耍帽有三个特点:一是丰富,新颖,一个草帽圈可变多种样式。二是速度快,令人神往,他边唱边扭一回身。一转圈就可变换一种,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三是帽圈的变化, 做到了从内容和人物形象出发。 不管是“稍公帽”“牛抵角”“螺丝帽”都是从塑造人物出发, 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情感,渲染意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致莲在解放后曾多次参加省、 地举办的民间艺术会演,1955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 将他耍的草帽圈技艺向兄弟省的同志进行了传授和辅导。1983年已八十高龄的李致莲还同他72 岁的搭挡参加了安康民间舞蹈会演。1988年病故,在患病期间, 地、市文化局、群艺馆、文化馆的领导派专人看望, 并送去了慰问品。
  子舞;狮子舞流传很广, 也是流传我市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狮子形象威武雄壮,人们借寓狮子来表现我们民族的勇敢和力量,认为狮子可以驱魔、 避邪、保平安。
  《狮子舞》的表演分“文耍”“武耍”两类:
  “文耍”一般是布狮子表演。 其特点是以拟人化的手法, 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狮子戏绣球的各种神情和姿态,在引狮人(大头和尚打扮)的挑逗下。 使狮子做舐毛、搔痒、转、翻、爬、卧、以及抖毛、 摇头、摇尾等有趣动作,来表现狮子灵、巧、温、 顺的可爱性格。
“武耍”多是用龙须草制做的狮子, 引狮人扮武士形象,要求有较深的武术功底,会翻能打, 用手中的绣球,通过抛、扔、夺、挑逗狮子做扑、纵、 跃、直立等动作来表现狮子英武豪壮的气势。
   我市每逢灯节耍狮时,均有烧花的习惯。《烧花》分“满架”和“半架”。
  “满架”多是单狮表演,在地上玩“不上高台。 舞狮者赤身,身抹鸡蛋清,头扎英雄巾, 住户或单位用鞭炮接来后,从狮子舞时开始烧花、 焰火飞溅直至狮子舞毕。
  “半架”是说有“草狮子”和“布狮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狮子组成一队,草狮耍武,布狮耍文, 上高台,人们便知这是烧“半架”, 光是几个狮子在地上玩时烧花,待人们把方桌摆好, 另一“布狮子”开始登桌时烧花即停止。
  《狮子舞》的表演, 最精采的要算狮子上高台了, 所谓”高台”就是用三十六张老式方桌(八仙桌), 垒成等腰三角形(A字型)最顶端一张桌子倒放。(桌腿朝天)传统的摆桌很有讲究,必须是同样尺寸的桌子共摆八层。先顺长摆八张, 桌与桌的间隙为桌面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摆七张, 二层以上每张桌腿下要垫一小块皮纸,以防桌子打滑,以此类推,每层递减一张,直至顶端。引狮人手执“拂帚”与狮子从高台的一角,一层层台阶边攀台阶边表演,直到顶端表演后, 再从高台的另一端下来。
  安康市运司工人哈彦宏(1972 年生)和马祥明 (1920年生)是一对老搭挡。提起二人, 安康的老一辈都知道。他们十几岁就跟随老艺人学舞狮, 为了在“高台”顶端的四条腿上形走自如, 平时他俩就用四根木桩栽在地上练习,不知摔过多少次跤, 碰破过多少次皮,才练出这身有杂技色彩的高超技艺。 一九五三年他们还在四十六张桌子垒起的高台上表演过。一九五五年,参加省民间文艺会演,得了一等奖。 他俩表演的狮子较全面,既能表演狮子的勇猛、 娇健、威武雄壮的形象,又能体现狮子温驯、 庄重的可爱性格。尤其是在顶端四条腿上的表演更为精采, 狮子在桌腿上既要保持平衡,又要做各种动作, 还要把四角走到、朝拜四方,并且要头与尾同在一个桌腿上换脚,这惊、险、奇的表演,常使围观者惊叹、赞口不绝。
  龙灯舞,“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宠然大物,它宏伟矫健、气势恢宏,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封建时代的皇帝称自己是“真龙天子”龙的化身,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成为统治权力的象征。 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每逢天旱不雨时, 人们也常常用耍龙来祈求风调雨顺。因此, 龙在我们民族精神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这种现象和远古时期的图腾影响有着一定的联系。
  《龙灯舞》,又称《龙舞》、 《耍龙灯》是流传我市民族民间舞蹈之一。每逢春节期间, 我市城乡都有玩龙灯的习俗。《龙舞》一般由一舞者手持长杆, 杆上镶着一个能够转动的实心花球, 象征宝珠的引龙人。龙体均用竹蔑编成、分龙头、龙身、 龙尾均用彩纸或各种红、黄、白布糊后再画上龙鳞。 龙身长短不一、有三节、五节、九节、十一节为单数。《龙灯 舞》多在夜晚玩耍,每节龙体均点小油灯或蜡烛。 可炯炯发亮。《火龙》一般用纸糊成, 每节用绳子连接。用布糊成的龙体称《布龙》, 龙体用布连接后绘画成各种颜色,如白色布上画红龙鳞,称之《白龙》。 黄布画上红鳞的称《金龙》,红色的称《赤龙》、 绿色的称《青龙》气势宏伟,色泽鲜艳。
  我市灯节期间玩耍的龙灯舞种类较多《火龙》、《布龙》、《板凳龙》均有。多以十一节为主, 现龙者以年轻人居多, 在打击锣鼓声中表演龙腾飞跃的气势。引龙人武生打扮,动作豪爽。 担任领舞和指挥。表演动作常有“龙打滚”、“龙盘尾”、“老龙盘旋”、“龙翻身”、“波浪游”、“金龙跳水”、 “双过龙门”、“龙戏珠”、“彩虹飞架”、“龙行云”等。耍火龙时,鞭炮焰火齐发,舞龙者步履一致,快、 慢有序、起伏跌宕,对比鲜明加上强烈的锣鼓和呐喊声,场上金光闪烁、气势磅礴、大有翻江倒海、 腾云架雾之感。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相关民俗文化::
·陕南安康农村的婚俗文化
·陕南安康农村的年俗文化
·安康独特的乡音俗语
·安康的看夏礼俗
·安康市民间音乐
·汉阴传统节日
·汉阴风土人情
·安康民间习俗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