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攻略 >> 北线游 >> 塞上旅游日记 |
塞上旅游日记
|
|
10月2日 晴 米脂
李自成行宫 米脂古称古银州,是个出美女的地方,据说貂禅就是米脂人。后人杜撰“貂禅洞”,看照片只有一方碑,自然没什么游览价值。然而米脂还有一位配美女的英雄,那就是李自成。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造反成功在西安建大顺国后,命人在自己家乡、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修建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李自成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 李自成行宫在米脂县中学校园内,还没进门,就被拱门上美丽的朱红色的字所吸引: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显示出学校的不凡历史。买票进入,周遭立刻安静下来,我仿佛走入了时光的隧道。 这座省内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群处处透着沧桑与沉稳,透着守口如瓶的寂寞。那三百多年的老树,见证过历史上多少风云变迁,却和头上的蓝天,脚下的黄土一起沉默着。我多希望它能告诉我这三百六十年间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还没来得及上演就谢幕的往事。然而我只能手抚老干,留下一声长喟,轻轻走开,留它仍一迳沉默着,和头上的蓝天,脚下的黄土。通往行宫的砖砌的甬道上洒下老树斑驳的树影,一如三百六十年前。 整座行宫依山蜿蜒而上,布局严谨,排列有序,碑亭、古树、甬道、砖塔、门楼、陕北独特的门洞式的过道,都一一铺上了历史的气味。这里的石雕、砖雕、木雕都极具特色,精美繁复的花朵、文饰、人物、植物、鸟兽诸般图案令人着迷,尤其大殿两侧的东汉石刻,映着蓝天、古树、灿烂的阳光,扑面温柔惬意的微风,真教人不愿离去。其中一块文字为“永和四年九月十四日癸酉河内山阳尉西河平周寿贵里牛李平造作千万盛室宅”的石刻居然没有上锁,我心里阴暗地想到了偷窃。要是能日日相对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块,哪怕只是短暂的相逢。 大殿右侧有一座仿东汉的墓室,墓门的四周也同样绘着狩猎的场面、享乐的宴会、夸张的植物、各种吉祥物以及飞鸟、麋鹿,墓主人想象死后仍有个地方可以继续过生前奢华的生活。这座墓室很有可能是李自成修建的祖墓之一,不过修建在主殿旁边,叫人不免猜测它的真实身份。 主殿内设李自成的生平事迹展览,翻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正中是李自成的塑像,年轻、英俊、意气风发,后面有毛泽东的题词:“陕人的骄傲”。后殿是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也很有意思。当然我更喜欢偏殿三个有关东汉时刻、陶器、玉器的展厅,这是兴趣所在。 站在长廊上,眺望山下风光,清风拂面,心神愉悦,这是喜欢的地方之一。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当地的名气不大,当地人知道的不多,我向一位农人请教路程,他居然从未听过自己身边有这么个庄园。 我在桥河岔下了长途车,路标显示还有五公里,久等去桃镇的车不来,决定走过去,五公里不算远。可没想到走了十几里路才在一个小孩子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沿路小溪潺湲,青山寂寂,茅檐低小,坡上青草,一派田园风光。 姜氏庄园由这里的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兴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动工,历经十三年始建成。整个庄园依山而建,设计巧妙,施工精细,是全国唯一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向上的条石甬道,中途有个九十度的转弯,通向庄园的大门。甬道的右首就是庄园的寨城,墙高数十米,极为坚固。寨城右侧有镂空的瓦窗,可以远远看到进寨的人。姜氏庄园远远便给人以不凡的气势,我忖度庄园的大门还不知如何壮观,谁料如同初见寨城一样,又是一个大大的意外。庄园大门极为窄仄,仅容两人并肩或者一辆马车进入,大门上方是姜耀祖的亲笔题词:大岳屏藩。这四字巧妙嵌入姜氏父子的名字,又有依恃高山来抵御入侵者之意。左首一行小字:姜耀祖建并书。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 直通大门的是一条砖砌甬道,呈九十度转弯向上进入庄园。甬道两侧有砖砌台阶,供人行走,而甬道则较平滑,一来马车可以直接进入,二来如遇雨天,雨水可以沿着甬道直接排出庄园。 甬道尽头是一间水房,内有33米深的水井,至今活水不断。水井右侧有一个白石砌的大水槽,打上井水后倒入这里蓄水。紧靠蓄水池又是一个较小较浅的水槽,是洗衣之处。水房有两个瓦窗,铜钱的镂空花饰,夸示主人的雄厚实力,另外通过这两个瓦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园外的一举一动,也可以通过瓦窗的窗眼,向外射击,抵御入侵者。水房的地板装有排水装置,先进而科学。水房的另一个功用是放置轿子,轿子抬到这里,一般不再进入。房顶建有横梁,用来将轿子吊起,防止发潮。另外,水房的内壁有两个小洞,目测很深,据说是庄园主人藏宝之处,土改时期被政府收没。这位姜姓地主居然把宝贝藏到一个不起眼的水房里,真是出人意料,不过既然被人发现,说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仅仅一个水房就有这许多讲究,让人叹服之际,心生更大的期待,知道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而沿路随处可见栓马环,可见庄园主人的财大气粗。 整座庄园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由山脚至山顶,可分下院、中院、上院三部分。下院是管家和用人居住之处,设计类似四合院,只是取代为窑洞。这里与中院、上院距离甚远,显示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中院是接待来宾的地方,也是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上房两孔窑洞,两侧各三间厢房。中院大门的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的佛龛,门槛内外的石鼓石墩底座相连,居然是用一块整石雕成,工艺精巧,令人惊叹。中门只有逢红白之事才能开启,平日紧闭。院子左侧有一小门,内又是一院,院中有石碾石磨,为磨面之处。四孔窑洞,二放农具,二放粮食。中院右侧又有两个小门,下侧的小门有台阶直通下院,上侧的小门也有台阶通往上院。这两个隐蔽的小门将上中下三院连通起来,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快速传递消息,当然平时是紧闭的。从中院起,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显露出庄园精致的一面。其中砖雕有猫与蝴蝶的图案,暗示主人“耄耋之年”;喜鹊花枝的图案,表示“喜事连连”……精美的图案、花纹、雕饰,谋杀了我不少底片。 上院是主人起居之所,又是一番景象。引起我注意的是铺院的青石,每一块都有两米见方,这么大的石块,运来必费了不少功夫。院中设有两张石床,供主人消夏乘凉。石床下部凿有石槽,绕床一周,炎夏纳凉时注入清水,可以阻止各种蝎虫的侵扰。另外院中放置数块大石,每块石上凿出一米见深的石洞,逢红白喜事,用以撑伞或者搭帐篷的。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庄园主人的卫生间。卫生间在院子角落,入一小门,右转,进入一间有窗的小房间,房间内居然是白石的“坐便器”,与现代的坐便器几乎没有两样,还有靠背。这卫生间至今还在使用,却没有一丝异味,全因排泄物通过特殊管道直接通到中院的便池内。一百多年前的人们居然已经使用坐便器,而且是在现在交通仍不方便的陕北农村,不能不叫人感到意外。看来有钱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苦,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整个庄园设有寨城,将庄园严密保护,寨城有寨门直通后山,还有秘道也可通向后山。庄园主人为突发事件与灾难留出足够的后路,也是出于“树大招风”的考虑吧! 寨墙有甬道可登上墙头,一览庄园全貌。其时夕阳西下,整座庄园静静地沐浴在金色夕阳之中,于庄严宏伟之中透出时光沧桑之感。
10月3日 晴 绥德
绥德老街 绥德是一座古老的县城,秦时将天下分为十二郡,绥德称为上郡,现今山壁上犹有一人多高的清人的题词:天下名州,可见其历史之悠久。绥德县城原在山上,后来迁到山下,发展成现在依水而建的新县城。山上仍有居民居住,石街老宅,宛若当年风景。然而山上的十二座石牌坊也在时间的长河中逐一消失,现在仅剩一座,也历经风雨,老迈不堪。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老街也难逃同样的命运,也会逐渐消失,连同这座牌坊。 老街很窄,仅容一辆轿车穿过,据说还是后来拓宽的。巨大的青条石,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时日既久,在无数次的摩擦中变得极为光滑清亮。阳光下的老宅,门庭高大却已残破不堪,透出丝丝缕缕的沧桑。这种感觉贯穿我的整个行程。 远远就看见那座仅存的石牌坊了。牌坊分为三层,约八米高,每一层的石刻花纹都极为繁复,然而风化的缘故,细致之处完全无法欣赏了。通过第二层残留的文字,隐约知道此牌坊是诰赠而立,对象是个大夫。牌坊两边各蹲两只石狮子,风化严重,完全看不出形态来。站在这座依旧巍峨的牌坊下,想象当初十二座牌坊俱在的鼎盛时代,更有说不出的惆怅。为什么越是发展,古老的东西丢得越快呢? 新县城在千狮桥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牌楼,据说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很多人凑热闹,我却没一点兴趣,如果十二座老牌坊保存到现在,该是怎样的气势!这难道不比一座现代的牌楼有价值?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 老街的尽头,你出现了,寂寞地,孤独地,静静地伫立着,而我,是唯一前来拜访你的人。朱红色的仿古大门,启功题写的馆名与对联——“贞石今留汉文化,精雕长忆古工师”,是我喜欢的瘦金体。 推开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上千块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刻,就这样一一展现在我面前,一幅幅粗犷朴实、生动简明、深沉雄大、充满气势的伟大作品,形象地再现了汉代当地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貌。我何其来迟,而我又何其幸运,跋涉千里,终与你见面,在这秋日艳阳下。每一幅石刻都是匠师们一次与大自然的对话,都是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表现,狩猎的场面、隆重的宴会、墓主人日常的起居生活,吉祥的花草及飞鸟、麋鹿、猛禽,铜车马,盘古与女娲,各种神话中的人物衣袂飘飘,仿若灵魂。灵魂不死,必将归来吧。 由于地方狭小,很多石刻珍品都未能与参观者见面,走廊上也堆着大幅的石刻作品,这是全国地方博物馆的普遍困局——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还轮不上它们。 是谁说的?“夕阳残照,汉家陵阕”,夕阳残照的这一刻,我终于绝望,知道无论如何,我能够拥有的,只是这短短的一瞬,我与你,最终还是要分离,并渐行渐远,一如当初我们未相逢时。
扶苏墓 扶苏墓距离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很近,墓地形成一座小土山,山上有一座八角亭,并无可观之处。 这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究竟在历史的长河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的父亲在他心里是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山,令他无条件的顺从,即使是无缘故的命他自杀?年轻英俊的太子,在被亲生父亲远谪之后,在苦寒之地苦苦等待,然而等来的不是团聚的消息,是一道冷冰冰的死亡通知,在他心里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念头?怀疑?悲愤?绝望?痛苦?这千回百转的念头之后,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放弃追问,放弃怀疑,放弃生命……他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早已死去,他放弃了追问,也就放弃了破解一个阴谋,放弃了一个空前的大帝国。而今面对他,是惋惜?是同情? 绥德县中学内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的墓碑,那就是蒙恬。这一对“难兄难弟”选择在上郡这个地方离去,究竟是他们的荣幸还是上郡的荣幸?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一转眼便过了两千年,万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改变了模样,只有无定河水依旧流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来了,寻着前人的脚步。墓中人早已化土化灰,空留一方石碑。只有面对千年前的景物,我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世事的无常,才会知道不受时间的侵蚀多么叫人羡慕。我们相逢只是千年的一瞬,千年后我再来寻访,无定河啊,你是否还会记得我?认出我?
10月4日 晴 榆林
榆林古城 榆林,又称驼城,也叫榆阳镇,是著名的沙漠古城。城内至今还保存着明代的古城墙,有不少古建筑虽然被岁月的风沙侵蚀得满目疮痍,还是让人领略到了这座边塞重镇的风貌。 古城中的明清一条街有很多四合院,这些四合院大多五脊六兽、穿廊虎抱,高门大院内石子铺就的小路,灰色砖房的院落,木制门窗上的精美铜环……无一不透出古朴厚重的明清风貌。大街两侧悬挂着红灯笼,一眼望不到头,中轴线上依次有钟楼、新明楼等古代建筑,每逢正点,悠悠的报时钟声,把人的思绪带到遥远的过去。街上的小型垃圾车不停地巡逻着,随时回收生活垃圾,难怪市容如此整洁。只是整条老街到处都在施工,重建新明楼等几处建筑,无法看到全貌,引为遗憾。 榆林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胡汉恩仇交汇之处,不论古代还是现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尤其现在,生产总值已跃居陕西省三甲。 这是一座正在腾飞的城市。
红石峡 红石峡又叫雄石峡,位于榆林城北3公里处,始建于宋元年间,这里集奇山秀水、古刹石窟、摩崖石刻、水利枢纽于一体,历来都有兵家屯兵筑塞,凿窟建庙,历代文人墨客题刻,吟咏,被誉为“塞上碑林”。前几年,因为一部香港电影——《东邪西毒》的上映,更是名声大振。 秋日的午后,经过辗转,我终于在阳光灿烂之中来到这片赤红的峡谷。峡谷内榆西河水静静流淌,河边的垂柳青绿依旧,沿岸草色却已转为苍黄,白云蓝天,一望无垠,是塞外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峡谷的石壁上密密地凿刻着各种题咏,大大小小的石窟多如蜂巢,然而石窟内壁画脱落,佛像搬家,早已已空空如也,唯见河水在错综相连的石洞之间传流而过,这也是壁画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更多保留下来的是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歌题咏,我抄录了一首明诗,可以从中一窥当初红石峡的景况: 八月望日泛舟红石峡 明·马希龙 两岩屹倚青天险 一水中分赤石开 山色空濛留宿雾 河声涌喷逐奔雷 柳垂十里无葭岸 人宴层楼歌舞台 饮到夜深衣不解 溪头醉卧小舟回 走的累了,找一处地方歇脚,眯眼晒着太阳,感觉空气清冷,质量很高,在阳光灿烂的零度。小深远在六百公里之外,无法与我分享此刻心情。有人曾说,出去游览她并不看中景色,只要身边的人是她愿意与之一起出游的人。我说:一个人出游惯了,远方的美景吸引着我直奔而去,我根本来不及在乎身边有没有人陪。而现在,面对美好的景致,却忽然渴望与一个人分享,渴望他就在身边凝望着自己。“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古今相思之人的共同心愿。
镇北台 镇北台距离红石峡极近,参观完红石峡可以步行至镇北台参观。镇北台位于万里长城中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观察所之一。它依山据险、巍峨壮观、气势雄浑,登台四望,大漠风光尽收眼底,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 买票进入楼梯,迎面而来的不是雄壮的建筑,而是铺天盖地的瓢虫,快步穿过,仍在衣服上留下十几只,一一拍落,这才发现脚下的瓢虫尸体已经触目惊心了。这个小意外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我仍兴致勃勃地一层层参观,仔细寻找士兵防御或进攻的痕迹。当我登上镇北台最高处四下眺望时,只觉整个塞外广袤风光尽收眼底,感令人神清气爽,意兴豪发,顿觉自己是一位如萧峰般的英雄豪杰呢。 与镇北台的修葺一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处的城墙已经毁塌不堪,剩下的也只是土墙一座,不复当年模样,让人心生慨叹:这世间万物果然全不是时间的对手,都在与时间的较量之下一一败北。面对强大的时间,我们又该如何不被打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 四周静谧,唯闻塞外的风从耳际穿过,一去无踪,一如时光。
10月5日 晴 神木
红碱淖 红碱淖位于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有“沙海明珠”之称。六十平方公里的湖水,烟波浩淼,足以令人惊叹。 然而当日的出游并不顺利。本来到红碱淖旅游,可以乘坐榆林到神木的长途车,中途在锦界下车,再转乘到红碱淖的中巴即可。由于不熟悉当地路径,居然一口气坐到了神木,多走了三十公里,只得下车转乘到红碱淖的专车。谁料又因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堵车两个多小时,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又饥又累地到达了目的地。 公路旁就是有名的毛乌素沙漠,近些年狠抓沙漠治理,效果相当好,一丛丛的沙棘有效地控制住沙的移动。只是有的路段仍部分被沙子掩盖,时时提醒我这是在塞外,距离家五百公里的沙漠。然而这仍是一次心旷神怡的旅行,一望无际的沙漠,蓝的透亮的天空,炽热的阳光,在沙漠里无尽延伸的公路,一切都让我心生欢喜。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离自然是如此地近,似乎伸手可及。 所以狼吞虎咽地吃完饭之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出发了!在一片沙漠中,突然出现了一片淡水湖,并且一望无垠,首先给人以感动。多年前的旅人,在又渴又累的时候,忽然看到这片水域,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大概以为是海市蜃楼吧?可是当他得知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触手可及的,那该是何等的狂喜?造物主在沙漠中留下这片湖水,给了多少旅人以鼓舞以信心!可是造物主也给我留下了不解的谜。四周都是沙地,连湖底都是细沙,这湖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历万年而不干涸? 夕阳西下,湖水此起彼伏,一波波地送到我脚下。白色的水鸟飞快地掠过湖面,远处水天相接处,余晖将云朵一层层地点染开来。我躺在气艇上,仰望着在暮色中显得神秘空廓的天空,看着不知名的水鸟上下翻飞,听着湖水拥挤着,流动着,又静谧着。此时此刻,我真愿美梦不醒,就让我一直一直地漂流下去吧。 然而终究要告别,终究要离开,这是所有事物的规律。当我挥手自兹去,知道此生我们未必再有机会见面了。花开花落,缘聚缘散,便是如此。暮色四合,我伸手拦车,从美梦中醒来,还得面对现实,面对已经没有车而自己身处野外的事实。车行至锦界,又一次拦车回榆林,此时已是万家灯火了,而我,仍在旅途中。
10月6日 阴转小雨 佳县
白云山 榆林至佳县是此次旅行中最艰苦的一段路程。没有柏油马路,颠簸的土路使人快散架了,窗户紧闭仍有尘土飞进来,飞了一头一脸。三个半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已不成人样。 佳县县城就建在山上,一条主街贯穿南北,由此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仍保留着八十年代县城的格局,反而让人感到亲切。白云山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即此山到彼山的距离),面临黄河,山顶常有白云缭绕,故名。白云山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后几经扩建与修葺,有庙宇53座,是陕西省最大的古代建筑群,毛泽东、邓小平都登临参观过,提高了它的知名度。每逢庙会,远近数十公里的群众都会自发而来,热闹非凡。 远远地,坐在车上就看见了层层叠叠的庙宇,心情很好,到了目的地,感觉更好。由于不是庙会的日子,很多小型庙宇都关着门。然而即使这样,我也觉得眼花缭乱,知道一时半刻无法窥知概貌,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柏树,树干干瘪,仍然枝繁叶茂,就像一位上年纪的老人,满脸皱纹,仍是精神矍铄。这些柏树很多都是1600年明末之时所植,经过四百年风雨的洗礼,现在已经成了一景。明清时期的建筑掩映在苍柏之中,更增沧桑之感。 这里的庙多,供奉的神仙也包罗万象,东岳大帝、送子娘娘、千手观音、魁星等等,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都包含其中。这充分说明,宗教是人的宗教,与人们的思想生活密切相关。让我感兴趣的是大殿两侧的对联,其中关帝庙的对联别有趣味: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白云山庙面临黄河,气势雄浑,我久久凝视这条被称之为“中华文明的摇篮”的河流,这条流过千年岁月、而今仍在灌溉所流经的土地的河流,这条数十次改道,不知侵吞了多少生命、多少良田,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河流,这条炎黄子孙永远铭记、具有特殊意义的河流,感慨良多。黄河对岸就是晋地,秦晋一河相隔。 远远的,看见传说中的羊皮筏正顺流而下,似乎看见了黄河的历史。 回去的路充满“荆棘”,首先从佳县县城坐车到乌镇——迥异于同名的江南名镇,一个像个村落的小镇,再从乌镇坐车到米脂,米脂又倒车到绥德,整个旅程也在极度疲累中告一段落。
后记:短短数天的行程,大部分时间都在塞外的小路上颠簸,阳光炽热,又脏又累,可是心情愉悦,很有收获。这收获是心灵上的,心灵又清洗了一次,重新充满生机,以便可以轻松应付生活中的琐事难事,只是,旅途中的孤独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呢?其实这才是人生吧?有所得必有所付出,公平合理,收支平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