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 理论研究 >> 从经典佳作看陕北民歌的开拓与发展
从经典佳作看陕北民歌的开拓与发展
来源:李向红 杨小玲 (2006-3-22)

拯救陕北民歌系列报道之展望篇
  陕北是文化的圣地,音乐的富矿。在陕北民歌建构的艺术舞台上,吟唱的是生与死、爱与恨的永恒旋律,弘扬的是天和地共存的精神魅力。这里的歌曲有很多被唱红、被改编、被经久传扬。多少年华,多少岁月,最为坚定地回荡在陕北这块土地上的,始终是嘹亮高亢的陕北民歌。它是这块苍凉的黄土地发出的声音,是热情而敦厚的陕北人发自肺腑的声音。我们有理由相信,陕北民歌便是一部黄土地的史诗。这种情结,裹挟着远古的质朴而来,畅想着未来的憧憬而去,源远流长,不会改变……
  提到陕北民歌,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三十里铺》、《蓝花花》、《走西口》等民歌经典。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经典佳作,就没有陕北民歌的辉煌。而如今,能否将这种辉煌成功延续,就成了我们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陕北民歌正面临着重要的挑战。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罗艺峰认为,陕北民歌虽具有重要的音乐传统的价值,却也要不可避免地面临变革。无论从表演形式、思想内容等都将面临现代生活的挑战,解决如何保存原始特色和融入现代生活的问题。其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过不少可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捍卫隋唐音乐时,西北音乐曾受到胡人音乐的冲击,经过碰撞融合,后来在音乐上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延安时期,大量外地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共同推进了民歌的发展。如《东方红》就是根据陕北民歌《骑白马》而改编,《红军》是根据《打长征》而改编。这些音乐用旧形式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而达到了精神上的质变。陕北民歌如今也面临这样的挑战,不变的结局是灭亡,全变的结局也是灭亡,陕北民歌将要在变与不变之中求得生存。
  如何才能创造性地弘扬陕北民歌,对陕北民歌颇有研究的榆林作家马绥生认为,只要立足于陕北这块土地,新创歌曲只要能反映现实生活,优美、动听,能被大众接受,就是好的陕北民歌,一味追求原汁原味反而会走入创作的误区。我们现在编创歌曲要与时代接轨,不是为了唱给周围的少数人听,让少数人传唱,而是想让它很快传遍全国,甚至传遍世界。那么,一味追求原汁原味,唱的还是陕北的方言土语,那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的听众,陕北民歌也完全可以用普通话编创和演唱。要综合开发陕北民歌,要拓宽创作的路子,要拓宽演唱形式。现有的陕北民歌,独唱歌曲居多,对唱较少,能联唱、合唱的歌曲更少。如果能多编一些对唱、联唱、合唱、无伴奏合唱、民歌剧、民歌影视剧等将会更加提高陕北民歌的影响力、感染力。要走与多种艺术相结合的路子,进行系统化的开发。比如,仅有好的歌曲、好的歌手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编导、好的舞台、好的媒体结合。同时,与市场经济结合,各级政府可以举办一些权威性的竞赛活动,做一些宏观的支持和指导,最主要的是把陕北民歌引向市场,比如创建一些民歌旅游村,组织一些自负盈亏的民歌演唱团等。有了市场、有了听众,一些商家就愿意在这方面投资,一些编、导、演唱人员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了物质刺激,就能使许多这方面的人才投入到这项艺术活动之中,这一艺术才有可能得以弘扬。
  省音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尚飞林对此也有同感,他建议,陕北民歌的发展要在原生态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可以组织专业的创作人员深入基层采风,进行挖掘、抢救,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和改编。现在传唱下来的陕北民歌也基本上是经过改编再创的。再好的作品都需要“伯乐”,否则只会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同时,解决广大民歌手的生存问题也是延续陕北民歌的一项重任。这些歌手们大多生活无着落。因此,对陕北民歌的抢救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高谈阔论说空话上,应该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近,我省举办的陕北民歌大赛势头不错,让广大的仍然热爱着陕北民歌的民歌手们看到了希望,信心大增。但是,不能大赛一完就什么都结束了,它的后续工作任务繁重。可以考虑对那些胜出的歌手进行包装,制作MV,大力宣传,最好能在央视隆重推出。将陕北民歌进行广泛推广。
  陕北民歌演唱家、声乐教育家白秉权建议,要发展陕北民歌,首先得让陕北民歌有个展示的舞台。比如在电视上设置一个固定的栏目,专门介绍陕北民歌。就像现在的《秦之声》一样,除了演唱之外,也可以请专家介绍,让观众对陕北民歌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第二,可以办一些培训班。在去年的延安和榆林民歌大赛中,涌现了一批很有演唱天赋的民歌手,但他们的音乐理论素养却参差不齐。一个好的歌手不光要有好的嗓音,理论修养也同样不可或缺。办类似的培训班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第三,可以考虑出一些陕北民歌新作品的伴奏带。一般制作伴奏带的费用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普通歌手不可能有这样的资金投入,于是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男歌手总在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女的则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有了伴奏带则这些歌手会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第四,继承应从孩子抓起。现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耳边经常能听到的就是一些流行音乐,而没有机会听到陕北民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我建议在中小学的课堂里增加这门内容。让他们有机会听到和学习到陕北民歌。这虽然是一个长期工程,却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将陕北民歌普及开。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相关民俗文化::
·真正的陕北民歌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从经典佳作看陕北民歌的开拓与发展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