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攻略 >> 西安游 >> 秋雨之中文化游
秋雨之中文化游
来源:贝姨 (2004-9-20)

细雨霏霏,飘飘洒洒,给秋日的古城凭添几多韵味。第三次文化游在小雨中开始了,适逢周五,又是上班时间,我不仅暗自思忖,能来者恐怕不是很多。
    
    差十分四点,我准时来到了集合点,碑林博物馆门前,已有五名网友在等待,看来还不错。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陆续来了有十五,六个人,年龄涵盖各个年龄段,看时间不早了,怕卧龙寺关门,一行人打着伞,散散漫漫的走在柏树林的街上,雨中的古城,清新而庄重,雨中的城墙,古朴中透着沧桑,街上行人不多,与随庵老师交谈,似乎有着同感,这雨中的文化游,当别是一番情趣,更具古风古韵。
    
    前行最多十分钟,我们就来到开通巷的卧龙寺,雨中的卧龙寺格外安静,除了寺中的僧人,鲜有人影,据说这里在大年三十,等着烧第一注香的人特别多,阴历初一,十五,这些日子,这里的香客都是很多的。
    
    卧龙寺为全国佛教重点寺庙之一。始建于汉灵帝(公元168-189年)时期。隋代称福应禅寺。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末,这里为佛教各宗并宏的道场。宋初,有寺僧维果喜欢睡觉,常静卧寺中,人称“卧龙和尚”,故更寺名卧龙寺。
    
    从旁边拐进山门,里面供奉着大肚米勒佛,两边分立两员武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论,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原来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哼哈二将。笑口常开的米勒佛,很受世人欢迎,大概现实中的人们,被生活所累,希望能轻松一点吧。佛教预言,将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灭尽了之后,经过很久远时期,弥勒菩萨将在这个世界上成佛说法。由于这个原因,弥勒菩萨也受到普遍的崇敬,所以这里供奉的米勒佛也不足为奇了。
   
     卧龙寺内碑石林立,文物荟萃。著名碑石有佛足迹碑、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就在后院大殿前、还有明洪武十五年卧龙历史碑、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颁赐藏经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碑等著名石碑。
    
    卧龙寺占地15亩,经过历史上许多动乱,如今这里经过整修,更显得大气,壮观,参观中仍有网友陆续加入,还有网上潜水的客人,总共下来有20多人了,这样的天气,能来这么多人,我还是为古城的文化底蕴叫好。参观完卧龙寺,5点已过,这时寺门关闭,我们在山门前合影留念后告别这里。
    
    出得寺庙,沿着柏树林街道向南几十米处,可见兴隆巷的路牌,进去五十米开外,可看到一座外观古朴的宅院,黑漆大门紧闭,门外的栓马桩,孤零零的矗立在院墙外,只有门洞的墙上,那个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刻,提醒人们这座民居的历史。上前将门环拍一下,没有回应,我是提前来这里说好的,主人不会不在吧!又使劲把门环拍的‘啪啪’响,这时的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是许多年以前,我们所熟悉的动作,如今生疏的已近乎忘记了。我们习惯了门铃,防盗门,忘却了旧宅,门环和门墩石,等偶尔捡起零散的记忆,再回首时,时光荏苒,旧宅几乎在刹那间分崩离析,古老的西安城里遗留下的民居只有十几处了,而这里是保存最完整的几处古民居之一。
    
    门终于打开了,迎接我们的是现在宅院的主人,也就是高培支的孙辈高公信老人,我上星期专门拜访了老人,为网友的参观预定了时间,所以也算是熟人了,我们20多人的到来,打破了小院的寂静,院中顿现生气。老人很健谈,为我们耐心讲解点滴细微处的人文历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福字照壁,门房的窗棂古色古香,雕花门扇各不相同,前院东西厢房双扇木门紧闭,纸糊的窗户,黑漆雕花的木窗,曾经捻熟于心。小院幽幽,种了些草本的花花草草,在中间过厅处,可见红漆木匾高悬,那是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给高家赠送的“孝阙流芳”的红色大牌匾。
    
    二门的门楣有着古朴的砖雕,门前的抱鼓石一边一个,雕刻精湛细腻,透过二门可看到上房,中院整洁,上房的八仙桌上供奉着高培支及其夫人的照片,房前的左侧有个偏门,直通后院,一进去左手处,就看到了宅院镇石——青石雕刻的:泰山石敢当。一般的高宅大院都有这种镇石。相传,石敢当是山东人,仗义执言,英勇无比,做战时总能逢凶化吉。后被人们奉为镇伏不祥之神,凡邪怪行至立有“泰山石敢当”处,都不敢前进。所以四合院立“石敢当”,是用以保护宅院。
    
    从石敢当往后走,就到了后院,这里后墙外在施工盖楼,后院墙倒塌,似在无声诉说老宅的命运曾经命悬一线,这座百年老宅曾被列为拆迁范围,周围的老宅全被拆了,老宅岌岌可危,经过媒体的多方报道,省市文物局的努力,才保存了下来,而另外几处老宅却难逃厄运,继藻露堂百年老宅被拆后,陈树藩督军老宅也被强制拆除,诺大的西安市,老宅最多也就十几处了,等大家觉得该保护的时候,情况远比预料之中差了好多,不仅为老宅感叹不已。
    
    在过厅处,高公信老人给我们讲了其祖父高培支的生平,高培支(1881~1960),著名剧作家、教育家,于1912年创立西安易俗社,曾4次担任易俗社社长,创作的剧目有:《夺锦楼》、《鸦片战事》、《二郎庙》、《亡国影》、《人月圆》、等共54部剧目,著作等身,成绩斐然。并曾当选为西安市文联委员,西北文教委员会委员。高培支旧宅,始建于清代中叶,因其典型的关中民居风格,而倍受建筑界人士推崇,可是,就在高公信老人给我们讲老宅的时候,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协调的音符,老人指着二门墙外正在搞基建的架子说,文物局批的墙外建筑,必须离院墙6米以外,可是我们看到建筑架篱墙很近,不会超过3米,不仅为老宅担忧起来,文物保护与商业性质的急功近利,形成鲜明的对比,做为古城的一员,我们强烈呼吁:保护老宅,把根留住,请重视古城文化的实质所在。
    
    试想,一座被古城墙环绕的城池,里面马路宽阔,广场巨大,商厦林立,而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却荡然无存,那还是古城吗?以后我们在那里去寻觅,那份古朴,那份宁静。有人说:保护城市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就是留住了城市的优势和文脉。但愿这种理念,能深入古城每个人的心里。在二门前,我们同高公信老人合影留念,以此感谢老人的热情接待,也留下我们风雨文化游的片段。

    从院里出来,老人将我们送到了大门外,院墙上曾经大大地‘拆’字,已被白灰遮盖,风雨飘摇中,孤零零的老宅倍显孤单,周围的高大建筑正在崛起,我们不禁为老宅祈祷:曙光就在前头,厄运已经过去。
    
    此时,风渐停,雨已住,风雨中的文化游,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文明不应该湮没历史,‘庭院深深深几许,不应只在唐诗宋词里。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相关游记攻略::
·冬日碑林游
·秋雨之中文化游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