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洞东端的后山一高有6米长约16米的崖面上有在唐代前后雕造的四十余尊佛、菩萨像。这就是药王山摩崖造像。这批造像有浮雕、高浮雕和圆雕大者高达四米多有的如真人般大小的仅0.30米。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凌空起舞雕工精致神态如生。原来根据造像分布在崖前砌有七个洞窟保护1988年拆除洞壁改建为如今的仿唐式大殿殿宽七大间面积为240平方米宽敞明亮。现举数尊造像略述于后。
东端的观音立像高1.8米头束高髻胸垂璎珞披巾袒胸腹结宽带面目慈善衣纹轻飘细若纱肌肤隐约可见赤足立于莲台上。初唐雕造。
在中部上层雕有观音立像两尊各高1.64米。宝相冠容貌丰满各提一只净水瓶举一只手臂斜披纱巾飘动神态若歌舞方酣之时颇为生动是这里保存完好的精品。为盛唐雕造。
西边有一阿弥陀佛巨像高4.10米。螺旋发方面大耳披衣袒胸盘膝坐于莲台上双手合贴于赤足上。面目慈祥体态丰满。莲台下有一螭伏驮佛像曾经饰色色尤可见约为明代造像。据说民国时此象头被一外国传教士偷砍运走幸被县长李德庵得知派人从三原截回接上。现接痕鲜见。
关平牵马浮雕在摩崖造像之西。这是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修关帝庙时利用庙前岩石配刻的关帝赤兔马。据说关帝征战沙场时凭着这匹宝马和青龙偃月刀出五关斩六将大显神威。此马刻的膘肥体壮健美有力生动传神。马前站有关羽义子关平披甲戴盔挺胸握缰英姿勃发。石马石人均如真人真马一般大时常引起游人驻足观尝谈说关羽的故事。
醉翁石刻字。在关平牵马浮雕西。这是一块倾斜在山坡上的巨石在石面上由上到下分别题刻有五种大字书法各异内容有趣。其最上端横刻“拂云”二字行书大如茶盘。其下刻“悟石”二字楷书横排大如小瓮口。其下又刻“二水在望”四字行书横排大如茶盘。其下为“醉翁石”三字楷书横排字大如斗周围刻有边框巨石即以此刻字为名。在其最下层竖刻草书“眠仙石”三大字字如桌面大。以上各种题字书法均劲健端庄秀致可观当出自明清地方书法名家手笔。近年来在醉翁石上侧修建了一座“醉翁亭”游人来到这里休息眺望近可观赏对面山坡翠绿蓊郁的柏林;远可鸟瞰耀县城郊的风光倒有一番风趣。
遇仙桥刻字。在通元桥东边幽谷密林中沟上架一石桥传说有人在这里遇见了狐仙因以为名。这里山大沟深翠柏森森怪石嶙峋幽雅宜人游人常到这里欣赏幽谷密林的风光。在遇仙桥周围的岩石上有不少明清人士题刻的字如“龙盘”、“星滩”、“柏崖”、“飞云渡”、“卧石”、“太玄桥”、“聚虎岩”等书法大都刚健秀媚受到人们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