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既关中话,而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可称为西安白话。西安白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易懂,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
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标准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今人之雅言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
西安方言的字音词语拥量浩大,仅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不下百条,一些口头话音字词常用常说但难写难读,大致罗列出来以餐读者,字义力求准确;有些生僻字词出自古文典籍或方言考释,在常用词典中难以寻觅,特加以注音或取以谐音,用西安方言口语来念都很熟悉:
头叫(sa) 钱叫(ga) 美叫(chao) 看叫(sao) 啥叫唦(sa) 说叫谝 好叫嫽 坏叫黠(ha) 下叫吓(ha) 大叫乇(tuo) 小叫碎 不叫嫑 拿叫拤(qia) 抢叫叼 跳叫(bie) 粗叫壮 嫌叫偾(fen) 热叫焪 寒叫滲 鸟叫雀(qiao) 呆叫瓷 傻叫(gua) 苯叫懑 犟叫戆(gang) 倔叫噌 凶叫崴或横
大雨叫白(bei)雨 太阳叫日(er)头 额头叫奔楼 眼睛叫眼窝 玩具叫耍(fa)活 棉鞋叫窝窝 馒头叫蒸馍 烧饼叫饦饦 土坯叫胡畦(qi) 衣裳叫架甲或挂挂 廋子叫干猴 老乡叫乡党 说话叫言(nian)传 昨天叫夜个 去年叫年司个儿 还行叫邦尖儿 夹菜叫抄菜 吃饭叫咥(die)饭或咬(niao)咂 完成叫停当 帮忙叫搭手 把握叫括摸 寻找叫学摸 收拾叫打辄(zhe) 细心叫细厢 慢性叫暮囊 舒服叫(chan)活 自在叫倭也 挠痒叫胳搂 怕痒叫害咬(niao) 抓紧叫紧 狭小叫窄掐 跺脚叫弹脚 蹲下叫挌蹴 站住叫(nou)住 跟上叫厮干 一起叫一搭儿 使劲叫鼓劲 漂亮叫忒色 行了叫罢咧 弯了叫跷咧 绕路叫院路 哆嗦叫颤颤 二胡叫弦弦 哪里叫嗄(a)哒 那里叫唔儿或唔哒
不行叫没向 不和叫不卯 不服叫不摔(fai) 难看叫伤眼 眼谗叫搡眼 粗心叫毛糙 人蛮叫生生 利索叫麻利 麻烦叫麻眼 站开叫趔开 走开叫搧远 滚蛋叫诘(jie)哇 磨蹭叫跐偎 差点儿叫西乎儿 讨厌叫撩乱 啰嗦叫迁翻 心烦叫缪(mu)乱 折腾叫返乱 烦乱劲大叫泼翻 闹人叫闹活 训人叫墩嗒 吝啬叫啬皮 讽刺叫人 挖苦叫咳臊 吵架叫绊嘴 关系好叫坚钢 生硬叫干板儿 哄人叫编凯子 胡说叫胡粘(ran) 虚张声势叫扎势 嚣张霸道叫骄豪 非尊非理叫骚轻 为人轻佻叫花搅 纠缠叫搅缠 打入叫挕(die)人 挨打叫佴(nai)打 滑稽叫凇(guang song) 坏蛋叫黠(song) 讹人叫挴(mei)人 骂人叫日絕 惹事叫招祸 蛮干叫生整或硬整
没问题叫没麻哒 没眼色叫没眉眼 和不来叫搁不来 不理会叫不招识 够不着叫亘(gen)不着 有办法叫有窍道 有钱有货叫攒万 东西多叫万货稠 光脚板叫精脚片 刀具锋利叫鏒(can)活 逗急了叫惹懆咧 完蛋了叫毕失咧 弄坏了叫悖毁咧或失塌咧 瞎胡来叫胡饰诡 巴结人叫舔子 奸诈人叫子客 胡搅蛮缠叫混蔫子 不通情理叫麻米儿或坎头子, 乱七八糟叫尕拉马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