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田县城之南,辋川山口,有一座天马山,古名篑山。篑山东西两峰比肩,翠柏丛蔚,庙宇森森,梵音盈耳,香烟缭绕,既吸引了十方僧尼前来朝佛礼拜,也满足着信教群众的宗教情结;肩峰之间,古塔巍巍,高耸其间,构成了篑山的奇特景观。她吸引着万千游客,登高览胜,雅游观光,抒发各自的幽情,也凝聚着邑人爱故乡的高尚情结。 篑山虽说是座小山,其高程不过八百余米,可她却是一座名山。她既是古代风后战蚩尤的场所(见《旧图经》),也曾经是秦汉大战的古战场(见《史记》、《汉书》等),见证着几千年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 竹篑寺虽非古刹名寺,但却在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自西晋建庙之后,千百余年,几经兴废,也反映了整个佛教的兴衰。据《蓝田县志》记载,今寺重建于明万历八年。当时建庙四进三院,塑像、铸钟,广召僧众,再现了古寺昔日的风光;清顺治十年,蓝田知县雇其言又创建古塔于其上,为古寺增色,为蓝邑“藏风聚气,镇灾驱邪,保一方平安。”所以,蓝田居民历称该塔为“文脉塔”或“平安塔”。 竹篑寺塔原是一座八楞七极的空心塔,其高不足四十米,虽无大雁塔的浑厚、雄伟,也无小雁塔的高大、挺拔,可她“不是巨人而胜似巨人”,得天独厚地屹立于篑山之巅,傲视着碧山绿水、万里晴空。她为篑山增辉,为古寺增色,也忠实地确保着一方的平安。 可文革中,古塔难逃“破四旧”的浩劫,竟被炸毁于一旦。从此,篑山失去了它的辉煌,昔日的“双峰塔影”与“笔架英姿”,也变成了人们痛苦的回忆。 今欣逢盛世,百废待兴。发展旅游业、修复古塔也就成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愿望。政协委员们根据社会贤达的意见,抓住了林业部门修建森林防火了望塔的机遇,向政府提出了尽快修复竹篑寺古塔的建议案。该建议案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责成组建专门的古塔筹建委员会,着手修复前的勘察、设计、水电路的三通以及有关资料的征集、资金筹措等事宜。 待修的竹篑寺新塔,根据“仿古而不泥古”的原则,在保持古塔原来风格风貌的前提下,拟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将她修成一座青砖混凝土结构的仿古砖塔。新塔仍为八楞、七层、中空,内设旋转塔梯,通高39.9米,直径13米;基座平台周围设有踏步与汉白玉栏杆,使古塔更显得古朴、浑厚、庄重而雄伟(见“设计效果图”)。
竹篑寺古塔筹建委员会 2005年四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