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2020陕西旅游年票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景点动态 >> 古城墙含五时期遗存 唐皇城遗址考古获重大进展
古城墙含五时期遗存 唐皇城遗址考古获重大进展
来源:西安晚报 (2005-1-7 20:01:50)

西安古城墙的立体断面剖析图。(记者原建军摄)

  本报讯(记者原建军实习生李楠杨瑜)西安古城墙历经沧桑雄峙千余年包含了多少历史的秘密?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古建设计研究所为配合保护唐长安城含光门遗址在修建穿越城墙道路工程时对此处暴露的南城墙断面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隋唐之后曾数次对皇城修建补筑的历史遗迹以致世人现在看到的西安城墙包含了五个历史时期遗存。

  隋唐皇城夹包于现今城墙

  历宋元明清数次增筑

  经科学甄别专家确认了城墙断面中最早的土质层位是隋唐时期所建的皇城遗存即隋唐期的城墙。其位于断面的中心偏南残存的断面形状接近三角形。唐皇城墙体断面底部宽10.75米顶部残宽仅0.75米顶部高于唐时城脚9.3米。皇城残址的南坡面较陡直北坡面较缓。从两侧坡面情况看南北两面墙体均经过自然或人工侵削。唐皇城墙体土色发黄以黄土为主夹有少量黑卢土土质比较纯净。夯层坚硬致密层厚比较均匀一般在10厘米左右。

  在城墙断面中次于隋唐土质层位的是隋唐之后的第一次增补层土质即唐末五代期的城墙。增补层土质紧贴于原皇城北侧处于城墙断面中心。该层土质内夹有大量碎砖瓦砾呈褐黄色泽土质坚硬。此次增补给城墙加厚了1.5-2.5米以上城墙顶部也加高了将近1米。据有关文献推测可知此次增补就是唐末昭宗时韩建所作的那次补筑。

  城墙断面中次于第一次增补层的第二次增补层即宋元期的城墙。此次增补于第一次增补层北侧再次加厚城墙约1.5米以上。本次增补层同样处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本时期城墙的底部夯土层明显夯土层厚约10厘米城墙顶部的夯土层不太明显。本增补层与第一次增补层间有一接缝层界明显。

  城墙断面中所占面积最大的层位是明清时期所建其在旧城墙体的南北两侧与上部都加筑夯土并将以前所筑城墙墙体全部包筑于内此即为西安府城城墙也就是明清期的城墙。明清城墙的外墙基础与墙面构筑非常有讲究:在城墙的外侧砖基下先掘开坑槽内以夯土筑实。再从夯筑过的土面向地下挖三条土基槽土基槽坑内以“三合土”筑实形成平整的地基。在此地基上于城墙外侧顺墙并行平铺两排花岗岩石条石条厚0.3米宽0.36米两石条并砌后共宽0.7米。两石条以内平砌大砖三层再于此层石砖上平砌两层砖从而形成断面长方形的砖石墙基。然后工匠们从墙基向上砌“三大阶”至城墙墙面。从城外侧计算自石条上至城墙顶面计99层每33层收一次共有“三大阶”。城墙层层向内收缩自墙基至城顶面收缩约1.98米。三大阶中下阶最宽中阶次之上阶最窄可见城墙设计是非常规范的。明城墙自外侧石条下部起算上至墙顶地面计垂直高11.7米。另外99层以上加砌地砖然后上筑女墙女墙高1.8米。

  明清城墙用于筑墙的城砖尺寸一般为长45厘米、宽22.5厘米、厚9.5-10厘米长宽厚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大约为1:2:4。这种青砖断面色调分为泛青与泛蓝两种以白灰砌筑灰层厚度一般在1-1.5厘米左右粘结牢固其间可能加有糯米。

  最后一次对城墙的大修补形成了现代修葺层。

  唐皇城与唐外廓城规格模式一样

  含光门一带夹包的是唐代皇城的南墙西段故有些地段下部还存有未被破坏的皇城基础。从这些宝贵的基础得知唐皇城墙体基础之作法系古人先于地基平面下掘2米深之双阶坑槽坑南北两壁皆向内斜下形成口大底小断面倒梯形的结构。底槽内以层层填土夯实夯土顶部与地表平齐然后在其上起墙夯筑并向中心收分形成墙体。墙体底部宽10.8米。

  专家们自地表开始收分处计算按照城墙底宽10.8米的基数得出的城墙高度、厚度与考古探测的唐长安外廓城相近唐长安外廓城地基厚9-12米。因此唐皇城与外廓城两者可能为同一规格的城墙模式。从地表以上城脚部分观察未发现唐皇城外侧与内侧有包砌城砖的迹象。

  考古工作者还基本搞清了唐长安皇城含光门段城墙建筑的结构。皇城墙体为8—10厘米厚的多层夯土筑成未见包砌城砖。唐皇城地面上墙体断面为梯形较如今含光门处墙体窄墙体地面处底宽10.8米顶部残宽0.75米现存城墙最大高度约9.3米大致接近原高度。皇城地下基础部分系在生土中挖出断面形状为上宽下窄两阶基槽然后内填土层层夯实至地表平面。该基槽深2米与城墙底宽接近。唐代皇城地表较明清城地表要低其高差接近三米。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